3月2日,對醫療器械園企業北京術銳來說,是值得銘記的一天。是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鄭瑩教授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張蔚教授相繼順利完成子宮內膜癌分期術,成功將術銳單孔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范圍拓展到婦科惡性腫瘤領域。這不僅證明了北京術銳在婦科臨床應用領域硬核的實力,也意味著以術銳為代表的國產原創手術機器人正全面發揮自身優勢不斷開拓創新,拓展可實現的術式,為女性患者帶去福音。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鄭瑩教授及團隊率先完成子宮內膜癌分期術,成功完成全國首例術銳單孔手術機器人婦科惡性腫瘤注冊臨床試驗。據悉,今年2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與北京術銳攜手開啟婦科注冊臨床試驗,先后順利完成卵巢囊腫剝除術、多發性子宮肌瘤剔除術等多種術式。本次全國首例術銳單孔手術機器人婦科惡性腫瘤注冊臨床試驗的順利完成,不僅是婦科注冊臨床試驗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術銳與醫院合作,用前沿單孔技術賦能醫生、造福患者的重要表現。
病例一
患者因子宮內膜癌入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鄭瑩教授決定為其行國產術銳單孔手術機器人輔助的子宮內膜癌分期術。手術通過僅3cm的單一切口置入1支內窺鏡和3支蛇形操作器械。鄭瑩教授首先進行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靈活運用蛇形臂手術工具能120°彎轉的性能,以最佳角度的止血和切割處理血管以及韌帶;隨后鄭教授進行雙側卵巢以及輸卵管切除術。在完成子宮及附件處理后,通過定位臂整體移動,在不用二次docking的情況下,實現大范圍手術操作時快速術野切換,由下至上轉移至腹部進行淋巴清掃。鄭教授打開盆腔血管筋膜,用左右手的操作臂輕松游離出髂內外動脈,閉孔神經;在切除髂內外動脈之間,閉孔神經上方的前哨淋巴結時,用第3臂提拉髂內動脈的終末支幫助暴露,實現精準切除。手術順利完成,遙操作時間約154分鐘,預置器械減少術中器械反復進出,節約了手術時間。患者術中出血僅10毫升,術后狀態良好,安返病房。

術中操作

取出物與切口對比
病例二
同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張蔚教授團隊也為患者行國產術銳單孔手術機器人輔助的子宮內膜癌分期術。在手術過程中,術銳機器人獨特的菱形孔道布局為手術提供三支可操作手術臂,實現提前預置操作器械,術中無需助手即可暴露手術視野、靈活切換器械。借助內窺鏡3D高清視野放大、震顫過濾技術,以及精準、靈活的蛇形手術臂,張蔚教授順利完成子宮內膜癌分期術。手術順利完成,操作時間約147分鐘。患者出血約50毫升,術后安返病房。


術中操作
術銳單孔手術機器人在婦科領域的應用,不僅實現了患者手術創口最小化、臟器保護最大化,而且大大降低了醫生的勞動強度,真正做到造福醫生和患者。未來,術銳也將繼續與一線醫務工作者開展更加切實深入的合作,積極踐行智慧醫療微創化和精準化的手術理念,不斷拓展可實現的術式,以更微創的單孔手術機器人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