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市鋼鐵高附加值產品比重達到40%以上,鋼鐵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精品鋼鐵成為萬億級產業集群,裝備制造、綠色化工成為2000億級產業集群,綠色建材成為1500億級產業集群,各新興產業集群達到百億級以上,全力打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近日,唐山市編制的《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出爐,一座重工業城市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藍圖躍然呈現,為唐山市開創“三個努力建成”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端制造價值高地”“創新驅動示范基地”“智能制造先行基地”“綠色制造引領基地”……透過《規劃》的字里行間,唐山,這座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的面貌逐漸生動清晰。
渤海灣畔,春潮拍岸。一個加速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即將啟動。
以“新”為動力
——傳統工業展新顏,新興產業壯力量
環渤海地區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區域之一。放眼整個區域,產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傳統產業較為集中。老工業地區進行新型工業化建設,顯得尤為必要。
鋼鐵產業是唐山第一大支柱產業,打造新型工業化基地,“鋼老大”需帶頭邁步。
距海邊1.4公里,是河鋼唐鋼新區所在地。2GPa超高強鋼在這里產出后,運至一汽轎車再加工,最終用于其暢銷車型前后門防撞梁。以該產品為代表,河鋼唐鋼一大批國際頂尖鋼材在下游行業得以廣泛應用。
依托自身科技創新平臺,河鋼唐鋼形成了以高端汽車板、家電板等為代表的國家急需高端鋼材系列化保障能力。這背后,是唐山市發展精品鋼鐵產業的決心。
根據《規劃》,唐山將以轉型升級為動力,打造北方精品鋼鐵基地。到2025年,全市鋼鐵高附加值產品比重達到40%以上,全市鋼鐵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
為實現這一目標,該市在優化產業布局的基礎上,推動產品結構高端化,加快生產方式智能化,同時發揮下游產業優勢,推動鋼鐵工業向裝備制造、綠色建筑、應急產業、節能環保、家具、船舶制造等用鋼產品延伸,著力推動鋼鐵深加工產業壯大。
除了推動精品鋼鐵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規劃》還明確,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海洋產業,培育未來產業。
作為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建設的推進器,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應急產業、節能環保等;海洋產業包括海洋裝備產業、臨港物流產業和海洋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未來產業以未來網絡、氫能與儲能、基因技術、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海空天開發等產業為主。
“這些都是唐山有優勢、有基礎、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依托這些產業高質量發展,唐山將著力構建戰略布局合理、產業鏈條完整、創新迭代活躍的現代產業體系。”唐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胡曉鋼說。
創新,是唐山加速制造業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內生動力。
《規劃》提出,瞄準傳統優勢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關鍵短板,圍繞產業鏈打造鏈條相對完整、產業帶動明顯、創新能力較強的創新鏈,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人才是創新的關鍵。未來,唐山將繼續加強制造業人才保障,大力培育引進高端人才,持續壯大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優化人才政策體系。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需進行有效政策供給,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同時,通過強化政府產業基金引領,拓寬上市直接融資渠道等,引導創新資本向制造業集中。
創新發展,數字賦能。對于唐山,推動制造業發展模式變革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在鋼鐵、建材、化工、機械等傳統行業,唐山將大力推進“機器人+”,加快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建設,加快應用智能大腦等技術提升智能化水平。同時,推動鋼鐵、裝備、建材等重點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打造與唐山市工業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以“融”為方向
——產業發展集群化,板塊融合新格局
冬末春初,料峭海風吹不滅鑫華源曹妃甸智能停車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火熱:車間內,機械加工、焊接、組裝等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
“兩年前投產,去年訂單總額較前年翻了一番。”公司總經理黃國棟說,鑫華源的成功,受益于園區企業優勢互補。同屬于曹妃甸裝備制造園區,北京金隅集團下屬的金隅科實公司便是與鑫華源等入園企業優勢互補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
讓產業集群化發展,是曹妃甸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探索,也是唐山建設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的規劃內容。
《規劃》指出,著力推動產業由集聚化發展向集群化發展轉變,實施“環渤海地區優勢產業集群打造工程”,分行業打造有較強影響力、對產業鏈有較強集成能力和帶動作用的“鏈主型”企業,將關聯度高、協同性強的企業、行業協會等各類主體納入到產業鏈中,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集,構建開放協同、精準有效的新型集群發展促進體系。同時,持續推動高端裝備、精品鋼鐵等重點產業集群,以及若干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到2025年,精品鋼鐵成為萬億級產業集群,裝備制造、綠色化工成為2000億級產業集群,綠色建材成為1500億級產業集群,各新興產業集群達到百億級以上,全力打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如此龐大的產業集群需要大量空間承載。因此,《規劃》圍繞“一港雙城”城市布局,結合各縣(市、區)產業發展實際,創新性提出了打造“一港雙城,一軸兩翼、團組聯動”空間發展新格局——
“一軸”指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的高端制造主軸線,包括遵化市、遷西縣、豐潤區、豐南區、路南區、路北區、高新區、開平區、曹妃甸區、海港經濟開發區,將發揮主城區與曹妃甸區的核心作用,匯聚創新資源,重點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產業和未來產業等高端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能級。同時,激發唐山港的產業催化作用,優化港—產—城融合發展、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合作,將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產業推向高端,實現高水平發展;
“兩翼”中,西翼為玉田縣、漢沽管理區和蘆臺經濟開發區,東翼為遷安市、灤州市、灤南縣、古冶區和樂亭縣,針對其傳統產業比重大的特點,主要發揮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集群豐富的優勢,重點實施精品鋼鐵、綠色化工、綠色建材耦合協同發展,布局海洋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傳統產業升級,提升產業能級,為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建設提供強大產業動能;
以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津冀(蘆·漢)協同發展示范區和省級以上開發區為主要載體,整合聯動周邊若干園區,打造多個產業組團,形成承接北京、天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帶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
以“綠”為底色
——能源回收再利用,低碳發展可循環
日前,筆者在位于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的開灤煤化工園區看到,相鄰的中浩公司和中潤公司之間,一排管廊橫跨而過。工作人員說,這看似簡單的“連接”,卻實現了廢氣“零排放”——上游煤焦化產生的氮氣、煤氣、馳放氣、解析氣,全部輸送到下游被“吃干榨凈”。
沒了廢氣,多了藍天。“海港藍”已成了該開發區發展綠色化工產業的明顯成效。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不斷提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發展理念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規劃》明確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面實施碳減排行動,提高可再生能源資源應用比例,強化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發展。
根據《規劃》,唐山將構建資源循環利用園區,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推進再生資源高效高值利用。其中,建設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配套發展工業固廢與城市固廢協同處置設施,削減工業固廢產生量,推動存量工業固廢有序減少,降低鋼鐵、有色、化工、煤電、礦業等工業固廢產生強度,加快可循環、可降解材料及產品開發應用推廣,促進新增工業固廢能用盡用,并加強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拓展綜合利用產品在冶金、建材、基礎設施建設、地下采空區充填、土壤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的應用。同時,合理布局再生資源產業園,優化布局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節點、綠色分揀加工配送中心,支持建設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舊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舊動力電池、廢油、廢舊紡織品、建筑垃圾等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延伸布局退役光伏組件、風力發電裝置、海洋工程裝備等新型固廢綜合利用體系,構建進口優質再生資源供應鏈,開發高值化再生制品、高端智能再制造產品,提升再生銅、鋁、鋅、銦、鈷、鋰等戰略金屬資源回收利用比例。
針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唐山將實行高效循環化利用和集約節約開發利用。特別是加強用水全過程數字化管理,支持高用水園區建設智慧節水管理平臺,開展重點企業用水效率監測、管網漏損在線探查,促進取用耗排全過程智能化管控,爭創水效領跑者、節水標桿企業。此外,在優化前端取水結構的同時,促進末端廢水資源化利用,非常規水的利用,支持化工、鋼鐵、造紙、印染等高耗水行業開展工業廢水園區綜合治理、企業間循環利用和分級回用、企業內廢水利用。